“个人税号时代”,权在先钱在后
发布时间:2015-02-05 10:41
评论0条
2月3日,《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(征求意见稿)》明确,今后,税务部门将按照国家标准为企业、公民等纳税人编制唯一且终身不变的确认其身份的数字代码标识。(本报昨日A17版报道)
自然人有了个人税号,等于有了一生的“经济身份证”。它不仅是一种法治符号,更是权利义务关系的表征。
眼下而言,个人税号也是一系列财税改革的基础。一则,备受期待的个税改革,时常纠结在起征点与综合税制之争上。在提出建立个人税号制度的同时,财政部、国家税务总局也在2015年的改革清单中,提出要抓紧推进个税改革,研究提出改革方案。有了这个个人税号,碎片化的税务信息就集聚并整合在一起,不仅是遗产税等直接税改革有了技术基础,个人交易、收入、财产等信息,也有了更科学、更公平的计征可能。
二则,有了个人税号,税收法定原则才更容易赢得公民的共识。每一个个人税号背后,呈现出的信息勾画着一个公民的“税上人生”,它在提醒纳税人依法纳税、传递税负感受的同时,也提醒纳税人关切自己享有的纳税人权益:监督税收征管,关注税收流向。当然,个人税号也是诚信机制的基础:缴纳或领取社保、登记土地或房屋等不动产、买房或租赁房屋、炒股或买保险、银行大笔转账……个人税号不仅可以为税收计征服务,更可以打通公共服务信息壁垒,成为构建务实信用机制的引擎与起点。
“个人税号时代”越来越近,在权力谦抑背景下,它应该不是“收钱”的号角,而是厘清权责关系、提升治理能力的必然。个人税号串联起的个人经济信息,首先是对个人权利的明确与重申,然后才是破题财税改革的应然之意。
那冯
文章来源 温州都市报 网络编辑:温都网编
相关推荐:
新闻推荐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