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遗失的童真》的呐喊
发布时间:2013-07-03 05:05
评论0条
文章引发深思、共鸣,是因为现实中我们面对与童真脱离而表现得“聪明懂事”的孩子,更多的不是喜,是担忧。言语、能力和行动上表现出的成熟,已经把天真烂漫、可爱无邪的童真掩盖殆尽,原本的快乐童年也似乎从他们身边越走越远,该拥有的童真正渐渐失去。
【网上爆料:乐清女生《遗失的童真》获高考作文满分。教育部门:还未得到我市有满分作文消息。阅卷老师:对这篇作文的标题印象很深。——本报昨日A6版报道】
文章引发深思、共鸣,是因为现实中我们面对与童真脱离而表现得“聪明懂事”的孩子,更多的不是喜,是担忧。言语、能力和行动上表现出的成熟,已经把天真烂漫、可爱无邪的童真掩盖殆尽,原本的快乐童年也似乎从他们身边越走越远,该拥有的童真正渐渐失去。当我们陷入幼儿小学化、小学中学化、中学大学化、大学幼儿化……如此怪圈时,我们真该担忧了。
成长有成长的规律,教育也有教育的方法。常言道:“打药催熟的水果不香,瓜熟蒂落的瓜才香。”诚然,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,孩子必须要学会适应,但是如果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,以剥夺孩子童年快乐为代价去获取近期发展,甚至过量“催熟”,无疑是揠苗助长。
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,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,因为那是生涩的,不甜美的,揣着童心的儿童,才是健康的。我们应正确对待儿童的成长欲,因势利导地促进其发展。让儿童回归童真,多给他们的童年留点自由、留点精彩、留点回忆,不但能留住孩子的兴趣爱好,更能留住他们厚积薄发、放飞梦想的翅膀。儿童需要成人温柔的搀扶和正确的引导,而不是“一刀切”式的“鞭笞”。这也是《遗失的童真》呐喊的意义所在。 ——陈涵
文章来源 温州都市报 网络编辑:王宏
相关推荐:
新闻推荐
